欢迎光临博雅文化出版网!
咨询电话:13810630851
杜溎(印尼老杜)为《镜里境外话南洋》作序
我所知道的央媒记者贾老师
□ 杜 溎(印尼老杜)
贾老师是我在印尼十几年结识不多的央媒记者之一。
初识贾老师,几乎颠覆了我对央媒记者靓男俊女的印象:中年但不很油腻,相平但很有棱角,寡言但不乏幽默。认识久了才知道,原来包子有肉不在褶上,一肚子的学问呢。通读了一遍贾老师给的本书初稿,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:接地气。作为一个老印尼,也常混迹于南洋各国。虽然在自媒体上也写过几十篇关于印尼的回忆录,但和贾老师的文章比起来,无论是从视野,还是格局,都不能同日而语,自愧不如。
一直以为,央媒记者都是高大上的人物,写的都是命题作文,拍的都是莺歌燕舞,原来只说对了一半,字里行间可以看出,笔者本身还有很多不同凡响的潜质。贾老师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,也为自己的精彩人生留下了重彩。
细读贾老师一篇篇精文,只言片语中可以体会到,动机和根源虽然大多源于新闻采访,但如果没有亲身感受,没有瞬间感动,没有深切感悟,特别是没有对新闻工作的热爱,对南洋各国人民的情怀,以及深厚的文字和摄影功底,是写不出这些东西来的。
贾老师的文章,画面感很强,这也是他拍摄技术精湛在文字方面的体现。由于篇幅所限,我所知道的贾老师很多作品还没有发表出来,忍痛割爱了。建议将来贾老师可以考虑出一本影集,特别是现如今人们越来越懒惰,视觉影像大行其道,估计会更有震撼力。
从某种角度来说,贾老师还是我的救命恩人。在一次赴印尼东部苏拉威西岛某冶炼厂开工典礼仪式途中,我们在机场不期而遇。由于很久没有见面,贾老师很关心我的健康情况,提示我的脸色不太好,登机时又再三叮嘱我尽快回国内进行心脏检查。结果不久我心脏就出现了状况,马上回国得到了医治和控制。所以人常说“听人劝吃饱饭”,我这是“听人劝命没断”。
所以,贾老师作为我在印尼过命的朋友,新书即将出版之际诚邀写序,虽然才疏学浅,从来没有给人写过正经东西的我,无论如何也要“破处”写上几句,以表感激之情。
贾老师从香港到南洋,一路写来,笔耕不辍,体现了时间的跨度,地域的广度,内容的维度,认真的态度和事业的高度,同时也在向人生的下半场过渡。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,引用书中的一段话共勉:一个人的生命只与你自己和你的亲人有关。对陌生人来说,你什么都不是。顺便说一下,你的朋友也是你的亲人,只不过他们是你后天选择的。